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程法光

发布日期:2019-04-19 | 赞:

程法光,男, 1942年 8月 30日 生于河北省雄县。1962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1966年毕业。曾先后任宁夏国营九九二二厂财务科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秘书;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企业处副处长、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常务副主席;化工部中国昊华化工集团及总公司任董事长,总裁;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踏踏实实做事,问心无愧做人。

——程法光

踏实人生旅

——记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程法光校友

2008年1月23日下午,我们采访组一行人来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程法光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他慈祥的笑脸,接着一股墨香淡淡飘来,整个房间陈列着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品,错落有致,色彩缤纷,让人心情愉悦。这里,是程法光创作的小天地。他微笑着招手示意我们进去,于是,初来的紧张与不安便被这微笑化解的无影无踪。

在轻松的氛围中,我们从考大学的话题开始聊了起来……

上大学是农村孩子人生中重大的转折点

提起当年的求学经历,程法光记忆犹新。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他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读高中时,他上的是当时河北省升学率很高的重点中学——河北省涿县高中。高二那一年,因为要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他休学了七个月,但是通过自身的勤奋,他跟上了学习的进度,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他认为考大学对于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讲,是一生当中重要的转折点。“考上大学就从农村出来了,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稳定的工作。农村的孩子面临着两个出路,一个是当兵,一个是上大学,考大学是当时高中生梦寐以求并力所必争的理想,所以我们也算当时的幸运儿。”

当我们问及他为什么选择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就读时,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读高中时理科就是我的强项,我希望上大学也能读理科专业,但是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只有选择考文科。在文科专业中,财经被认为是像算账一样很简单的工作,而且当时还流行一句顺口溜:男学工女学医,学了财经没出息。因为在那个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上重视工业和技术,基本上不太偏重于管理、核算和效益,所以对财经管理并不重视。当时全国设置财经类专业的学校只有11所院校。”但是程法光并没有因社会上主流对于财经专业的不重视而放弃选择此类专业,相反,他预见到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我被分到会计系专业,当时大家对于这个专业的普遍想法是生产队都有会计,认为会计就是做帐的,用处不大,其实这个学科包含了全面的经济类的综合知识,现在可以看到,那个年代学会计的学生有的当了银行行长,有的当了财政厅长。”1962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面向社会招生的第一届学生,程法光成为了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份子。

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第一次上京城念书,对一切都感觉很新鲜。他认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比起初中和高中时,好了很多。上初中时,由于没有粮食,他不能去学校的食堂吃饭,每个星期必须回家背一袋子玉米面饼子和白薯面窝窝头,这些就是一个礼拜的伙食。上高中时,从家到学校共有90多里路,步行常常得花一夜的时间。在大学里,因为家境困难,他成为班里四个领取最高助学金的同学之一,每个月有十八块五的补助,其中十五块五是饭票,有了这笔助学金,吃饭就有了保证。另外三块钱是零花钱,可以用来买点纸笔之类的学习用具。他对学校的伙食很满意:“一个礼拜吃两顿肉,有时一个月还吃一个“大狮子头”,平时三斤米、五斤面的主食供应很充足。”

高中的时候,他住的宿舍是大通铺,一个宿舍有三四十人。到了大学,每个宿舍只安排住几个同学,住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当他回忆起此事时,不禁感叹:“我对大学的生活非常满足,有一种一步登天的感觉。”

由于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时间较少,经常会有“四清”或秋收的活动,回来以后再补习功课。大学四年期间,“四清”活动占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他看来,大学时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时间用来专业学习。即使这样,他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学生干部的经历是上学时最大的收获

读高中时就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的程法光,大学里也继续为学校和班级发挥着光和热。据他讲,在学生干部中,来自农村的孩子相对居多,他们较勤快,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做起事来特别卖力。“我记得非常清楚的就是入学后去打扫操场,一个夏天过后操场上长了很多草,需要拔草,用铁锹掘,然后再喷水等等,当时我把衣服一脱,穿着裤头,光着脚丫就上阵了,当时别的同学一看都傻眼了,心里想,这个傻小子还真厉害!这在农村很正常的事情,让城里的孩子看见就觉得很稀奇。”

程法光还充分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一进校就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兼文工团团长和美术社社长。美术社是由他一手创办的,到今天他依然能清楚的说出社团里核心成员的名字和他们的特点。当时文工团下属的文艺队有民乐队,管乐队,话剧队,曲艺队,歌舞队等,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校园里洋溢着热闹欢腾的气氛。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校园里就歌声荡漾,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排练节目,准备汇演。那时,学校的文化生活少不了像他这样热心文艺活动的学生的参与。上了大三以后,他开始担任会计系团总支部书记兼班团支部书记,主要做系里和班里的工作。从这些工作中,他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以及怎样团结人。

当被问及上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认为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相信这也为他后来在工作岗位上一直担任领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论在高中还是在大学,当学生干部决不是白当的,虽然看起来比别的学生多受点累,少睡点觉,多动点儿嘴,但那是真正的吃苦在先,得力在后,是真心真意的要求进步。别人要拔三棵草,我自己要拔五棵草、十棵草,就必须得有这个劲儿才行。”

“当学生干部是大学课程里面所没有的非常重要的一门社会课,是要在实践当中才能学到的。因为你不但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你还要去说服别人;你不但要自己做好,还要带动别人,这些是在课本里面学不到的。自己的自立、自强能力,处理人际关系以达到和谐的能力都是从中得到锻炼的。这对自己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面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参加工作也是和人打交道,跟别人合得来或者合不来,能不能团结得好,如何对待别人,怎么协调工作等等,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据我的观察,在学校里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到了后来的工作单位上发展都还是不错的。”

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做学生干部的经历对于一个人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这给我们在校学生很大的启示。

一项成就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单独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程法光积极响应当时国家提出的党内优秀积极分子支援边疆地区的号召,前往宁夏工作,这一去就是26年,宁夏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故乡。他深入实地考察的习惯使他对民情体察甚多,而这也对他以后力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客观的参考基础。我们从各类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他审时度势,时时站在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角度,提出利国利民的财政体制改革建议:要让全国人民平等地享受到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和作用,就必须逐步尽快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财政体制是决定政府管理体制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地区试行建立五级政府和三级财政,有部分地区已经按照这种要求建立起了“省直管县”的财政模式,这项改革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要加强预算监督,在改革预算科目的同时,对《预算法》进行较大修改。加强增值税在立法层面的改革力度,规范个人所得税制度。从这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改革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当前财政体制现状的深刻体察和致力于国家与社会良性发展的决心。

“在参与主持的工作任务当中,您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什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一项成就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单独完成的,很难说个人在促进党的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听完这席话,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谦虚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塑时期的大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学习财富。

农家小院走出的书画家

程法光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对绘画很感兴趣,那时虽然没有条件去请老师学习绘画,但是总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同学之间传看的小人书,再一个就是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通过仿照小人书上的画自学画画,或是把纸贴在年画上临摹,在他童年时代就打下了绘画的基础。从初中一直到高中,由于功课比较忙,再加上购买纸笔、颜料等材料需要花钱,他就暂时将画画搁置了。到了大学以后,在北京城里有许多机会能欣赏到高质量的绘画作品,他就充分利用每个周日的休息时间,步行去琉璃厂荣宝斋和北京火车站前面的徐悲鸿纪念馆,拿着几张纸,几根笔去那里画素描,比如画鹰,通过观察琢磨鹰嘴、鹰爪和鹰翅膀是怎么画的,分部分解剖笔墨效果,研究画作的谋篇布局,从而建构起整体的画感。那时候一个宿舍两个人共用一个小桌,他在这张小桌上创作了很多小国画,一来可以练习画法,二来可以将其作为赠送老师和同学的礼物。当时大学里一些老师的手里或同学的宿舍都曾有他的作品。

因为“文革”的原因,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留在学校,那时流行用毛笔写大字报,画毛主席像,他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练习写书法、绘肖像、搞木刻。参加工作后,繁忙的工作使得他没有时间作画。“1992年到中央党校学习的三个月里,时间比较充裕,我就买了点纸和毡子,开始练习画画,一练觉着还挺有感觉。但是学习回来后还得以工作为主(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副省长),只能在周末时偶尔画一下,算是茶余饭后的一个爱好。”2003年以后,他的工作量相对减轻,大概只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所以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可以腾出来作画,从那时开始他真正重拾画笔。五年以来出了不少成果,到目前为止,他共出了法眼系列的四本集子(共六百幅画),在8个省会城市举办了漫画和廉政漫画展,其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

他在谈及绘画和书法时,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他很乐于将自己的创作心得与我们分享。正如他所说,绘画是一种本能的东西,虽然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他不得不暂时放下画笔,但是现在他将绘画的天赋与丰富的人生阅历结合起来,画出的不仅是一幅幅令人赞叹的艺术品,而且还是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警世格言。

他把漫画中的“简”、“意”,与传统中国书画的笔墨结合起来,采用大幅度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中融入了他大胆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独特的画风被称为“法光样式”。除了画风别具一格外,我们从他的漫画里还能看到画话结合的寓意。他通过漫画来表达人生百态,专攻廉政主题,用简洁、明快、解剖刀一般的笔法,跟官场、文场、商场里一些知根知性知情的典型人物逗乐,从驱恶祛邪、洗涤心灵的侧面用力,推动社会的健康前进。

深情寄语

我们请程法光谈谈对他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与期望时,他感慨的说道:“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前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幸福得多,当代大学生在搞好学业的同时,学校对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要跟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媒体非常发达,导致许多宣传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其中有一些负面的宣传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积极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不一定要像我们当时那样桎梏,那么保守,形式可以活跃,但总的来说,还是应该以国家需要、以社会和人民需要为宗旨,不能把个人需要摆在国家、社会和人民需要之上。”

另外,他还提及了学校对贫困生的扶助问题:“现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更好,因为自强精神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应该大力关注贫困生的问题。首先政府和社会要通过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在上学期间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学校的等级观念太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健康构成很大压力,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在心理上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差别,使他们认识到适当的差别是必然的,是正常的。”

当我们请他用毛笔写下最想送给大学生的话时,经过认真的思索,他提笔写了两个词和一句话,两个词分别为“宁静”和“求索”,一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正是他生活哲学的写照:始终心怀国计民生,以宁静淡泊的姿态,上下求索不停息。

后记

我们的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程法光非常朴实和蔼,他慈祥的笑容冲散了我们的紧张与担心,平和的话语让我们感觉更像在和亲人聊天,在采访中他很少谈及自己的工作和获得的荣誉,更多地是把他上大学时的故事说给我们听,他还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人的精神缩影。我们学习的是他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更是敢于针砭时弊的高贵品质。

程法光今年三月即将完成在全国人大的工作,之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会用于现在致力的事业——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世态,给世人以启迪。听说他还会筹建自己的工作室,届时会展出自己以前和新近创作的作品。我们都很期待能看到他的新画展!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杨莹)

上一条:戴凤举

下一条:杨凌隆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