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汉,笔名杨老金,男,1969年9月生于湖南长沙。1987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1991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中国养老金网CEO、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上市公司投资部经理、大型投资公司高级经理,为国内外一流金融投资机构担任顾问。参与OECD、世界银行、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有关金融证券的课题研发和市场培育。
厚德载物、厚积薄发;先做人、后做事。
——杨长汉
厚积薄发 学以致用
——记中国养老金网CEO杨长汉校友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电话,我们联系到了杨长汉校友,他热情爽朗的笑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清晨,我们如约来到了他位于西直门的办公地点,开始了采访工作。采访中,他幽默的言谈和犀利的高见更是令我们深深折服。随着他的谈笑风生,我们也一同走进了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领略了他卓越的工作成就。
中财岁月 奠定人生基石
那是一个转型时期,国家倡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杨长汉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财经类的专业。尽管他当时超出重点线很多分,但他放弃了其他优秀的院校和专业,毅然选择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因为这所学校有突出的声誉、鲜明的特色和赫赫声望。
提起中财,他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以前在学校时,并未体会“母校”的真正含义。工作十几年后,对“母校”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母校就像每个学子的母亲一样伟大。进入社会,有了社会经历之后,会对“母校”两字有更深刻的理解。离开学校,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感受到学校给予自己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工作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和品德以及最亲切的帮助、支持、鼓励。他深情地说,虽然本科毕业已经18年了,但中财岁月仍历历在目。在学校中生活学习的场景、同学交往、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都给他的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那几级的同学,也亲历了中财校园的变化。他说:“我们1987年进入中财闻到的不是书香,而是“烟香”。因为当时北京卷烟厂还在我们学校里。那时候北京还没有的士,只有面的。我们这些穷学生偶尔去打面的,给面的司机说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司机一般都不知道,一说到卷烟厂,司机都知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由财政部和北京市政府协调,才最
终让皂
君庙的独立院子全部归于中财。我们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财的历史性变化。当时学校的主教学楼还没建起来,上课主要是在平房里。校园环境、教学设备、住宿条件和餐饮条件都非常简陋。很多同学是全国各地地市一级的文科状元或理科状元,刚进中财的三个月到五个月会情绪低落,甚至有的晚上偷偷地掉泪,为什么呢?因为入校前的理想和中财校园的现实条件反差太大。后来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学校的条件也逐渐转好,等到毕业走的时候,学校的主教楼也建起来了。现在的中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当时的学习条件简陋,但是杨长汉觉得那时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乐趣,本科阶段有着丰厚的学习收获。他自豪地提到他的爱好就是学习,即使是课外闲暇,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自习室、图书馆中度过,本科阶段他就通读过《资本论》三卷,还读了于光远、厉以宁、吴敬琏、樊刚、刘伟、刘光第、侯荣华、俞天一、江其务、姜维壮、许毅等经济学家的大量著作及国外的著作。他喜欢创作,做过校报的记者。通过做记者这一身份,突破学生的身份接触社会,锻炼自我。他有时候甚至在一期校报上发表三四篇文章,校报主编只好给他取几个笔名帮他一次发稿。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做过膳食科科长的学生助理、业余翻译、图书馆助理员、学生干部,组织了经济研究会、青年学术研究会等社团,还参加了校外的勤工俭学。
回顾在中财的四年大学生活,杨长汉认为能力的锻炼和性格的养成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大学更大的意义是培养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待人处世的能力。他深有体会地说:“经济金融思维是我们工作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工作中没有什么工作是以前大学教材上某一章某一节所指定的内容,但大学培养的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做人处世的品格,是我们人生的基石。”
良师益友 人生财富
回望中财,时光荏苒,留在回忆里的,是在艰苦的环境背景下,恩师教书育人、同学手足情深的影像。
杨长汉风趣地谈到中财入学报到时他与辅导员老师的一件趣事。“我还记得刚入校报到时,提前好几天就到了北京,一到北京就跑去逛天安门、故宫、长城……竟把报到的事给耽误了。后来被财政系辅导员老师严厉的批评:‘一个农村来的学生,开学不报到,哪里去了?丢了?出意外了?’我知道老师的批评是因为他对我的担心,严厉的批评也体现出老师对我的深切关心。”
他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候学校很小,在学校的四年,几乎认识学校里所有的老师。老师们不但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都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
王广谦
老师、
李俊生
老师、
梁勇
老师、
史建平
老师、
李健
老师、
贺强
老师、
孙翊刚
老师、
赵雪恒
老师、
刘玉平
老师……好多老师我都认识,听他们的课、接受他们的教导,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广博的学识、谦逊的品格以及给学生的爱护和帮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从我们的学习到生活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毕业时,老师们为我们提供就业指导,帮我们联系工作单位,鼓励我们迈好事业的第一步。”
在校是同学,毕业是校友。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中财,这就是一种缘分,是最值得珍惜的。杨长汉表示在校时,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少同学到现在依然保持联系,成为一生的好朋友,有的还成为事业上的好伙伴。校友之间经常相互联系,交流信息,相互帮助和鼓励,这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殷殷期望 寄语中财学子
屋外,白雪满地,春寒料峭;屋内,笑声朗朗,气氛热烈。杨长汉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温暖如春。谈到对中财学子有什么希望,他引用一句朴实的老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强调应厚德载物、厚积薄发,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经世济民。从他豁达乐观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他对中财学子的深情厚意:“中财本科毕业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先做人、后做事。以前以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只是宣传口号,实际上这是培养人才最根本的准则”。
杨长汉以自己是中财学子感到自豪。他说:“中财是中国财经界的‘黄埔军校’”,这里聚集了中国一流的财经人才,人才济济。整体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贡献誉满全国。中财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特色。中财人专业性强,际工作能力强。希望中财今后要更加突出专业优势,把财经类专业做大做强做专。我们中央财经大学有能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王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