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丁先觉

发布日期:2019-04-19 | 来源: | 赞:

丁先觉,男,1944年生于贵州省。1964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1968年毕业后,主动请缨到青海省工作。1983年3月至1986年3月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1986年至2000年在财政部工作,其间曾任财政部综合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财政部基建司司长,人教司司长等职。1978年被评为会计师,1987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分别出任过中国财政学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投资学会等社团组织的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等职务。2000年6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2000年至2003年任中国建设银行监事会主席,2003年至2007年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2006年至2007年同时兼任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目前任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会长、中国华人教育基金会顾问委员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艰辛是成才的磨石,理性是前进的指南。

——丁先觉

波澜壮阔显淡定 激情燃烧蕴从容

——记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原主席丁先觉校友

丁先觉是一个活力充沛、热情洋溢的人。1944年出生的他,经历曲折,却乐观豪爽。从《绿色画报》上,早已了解到他的相貌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10多岁。第一次见到丁先觉后,我们真的为他年轻的容颜而感叹。丁先觉虽然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是依然保持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得到从内到外的收获。现在的他虽已退休,却依然身兼数职,为社会发挥余热。

迈入中财大门 人生重大转折

“岁月如歌,年华似水,作为中财学子,我已毕业四十周年了,考入中财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在即将到来的母校六十周年华诞之际,我顿首回望那个书生时代的背影,思寻着留藏在母校的脚步与心声,感恩的热流涌上心头。”

丁先觉童年生活是波折的,在抗战时期,他出生在父母由广西至贵州逃难的途中。高中就读于重庆一流的重点中学——重庆八中。高三年级时,丁先觉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所在团支部曾被评为重庆市的“四好”团支部。高中毕业前,受到当时邢燕子、董家耕放弃高考到农村当农民思想的影响,他带领全班十余位同学给重庆市委、市政府写信,决心学习榜样到农村去当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丁先觉的父亲还在《重庆日报》上发表文章,支持他的这一壮举。此事在学校和重庆市轰动一时。然而,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团市委书记、市教育局长来到学校亲自动员学生们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要求他们一律参加高考。因为国家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无论是当农民,当工人,还是当专家、当教授、搞管理,都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就这样,在领导的劝说下同学们全部参加了高考。那时全国高考的录取率仅为1%~3%。填报志愿时,看到“中央”两个字,丁先觉凭着感觉就填报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他说,“日后我在回顾自己的经历或看上演回忆知青的影视片时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放弃高考,或者未考入中财,我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为此,我至今对当年重庆市的领导能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充满了感激。”

进入中财,丁先觉努力学习,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也了解了未来要从事的事业。“那时姜明远院长告诉我们,财政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学习国家预算,我懂得了财政分配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对财政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我日后从事财经工作的基础。”中央财经大学是丁先觉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事业的起点。在他来说,比较有意思的两件事是学说普通话和吃窝窝头。当时,丁先觉是班里的学生干部,但是南方人普通话说不好,与大家交流起来有困难。为此,他坚持练习,大胆说,不怕羞。练好了普通话,与同学说话也不别扭了。现在我们完全听不出他的南方口音。四川是天府之国,家家户户都吃大米,刚到学校的时候,丁先觉宁愿饿肚子,也不愿意吃窝窝头,但是半年后他常用馒头票买窝窝头吃,完全适应了北方的生活。从这两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丁先觉的适应能力非常强。除了学习生活以外,在社会工作上,丁先觉也是一个活跃分子。他先后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系学生会主席、院团委委员、院学生会主席,这些极大地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周末,他常带领同学去学校附近农村义务劳动。家中托人给他带来一旅行袋广柑,他让同学送到人民医院慰问病人。在采访中,丁先觉反复说到当年母校的那些孜孜不倦的老师,比如当时的系主 任沈云 老师、教国家预算课的 叶振鹏 老师、辅导员 何盛明 老师、 李培林 老师等等,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给学生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从 老师们的身上,他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加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浓浓的师生情结伴随着他的一生。

扎根青藏高原 人生经受磨砺

毕业分配时,丁先觉主动申请到了青海——青藏高原。一开始,去了8064部队,在部队锻炼的一年里,他曾担任班长,文艺宣传队队长。因为伙食不好,连长将他从原来的6班调到炊事班。当时,战士们的任务是要守护一条 九公里 长的水渠,用渠里的水来灌溉五六千亩的土地,体力劳动强度大,很辛苦。为了提高伙食水平,丁先觉和炊事班的战友们经常在黄河里钓鱼。有一次,他们买了十多只羊,冒着被狼群包围的危险将羊群赶了回来,为辛劳的战士们改善生活。在他的带领下炊事班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后来,丁先觉来到了青海化隆县财政局工作,这一干就是九年。这期间,搞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当时他是财政局唯一的一个年轻人,是平整土地的主力。冰天雪地里他一个人拉两个架子车,劳动时出一身大汗,休息时被青藏高原刺骨的寒风一吹着了凉,得了游走性风湿病,一度无法行走。后来,他接受了蜂毒治疗,先后用了108个蜜蜂的蜂毒咬牙坚持治疗了八天,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三个月后,疗效终于显现,他的身体完全恢复到能走、能跳、能跑的正常状态。

在财政局做预算工作时,当时还没有计算器,只能打算盘,加班加点地审核单据。基层工作使他进步神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记忆中有意思的是一次骑马下乡去公社检查一个星期,第一天上午两个小时还行,后来就被马背磨得走不动了。虽然吃了很多苦,但通过这些基层锻炼,丁先觉了解了当地的民族风情,为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丁先觉还和大家去参加了全省文艺汇演,最有名的是大型歌舞剧《收租院》,不管到农村还是县城去演,都是天天爆满,而这部歌舞剧还是在中财大创作的呢。

1979年,丁先觉被调到地区财政局工作了四年,当时的财政局长原是一位县委书记,他把丁先觉看作得力的助手,丁先觉帮他分管了两方面的工作。这期间跑遍了地区八个县的国有企业,仅1982年一年就写了简报180期,几乎每周都有在省电台和省报等机构上的发稿,成了当地有名的“笔杆子”。这大大锻炼了他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以至后来调到省财政厅从事研究工作都依然受益。

奉献财政改革 人生浓情描绘

丁先觉到了财政部后,出任了物价处副处长、处长,参与了价格改革。1991年被提拔为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分管物价、住房、工资改革,经常协调物价局、国家计委、国务院房改办、劳动部、人事部等部门。这期间,我国进行了工资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作为分管工资改革工作的副司长,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安排协调。这期间,他不知跑了多少路,开了多少会,协调了多少关系,为财政部参与改革工作做出了贡献。他还参与了许多重大课题的调研,报送部领导和国务院审定和参考。在综合计划司工作期间,他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要做到忙而不乱,适度得当,是很不容易的。他说这些能力的形成是与当时在基层工作得到的锻炼分不开的。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实际,把握全局,学习到好的工作方法,才能在中央部门做得更好。比如,丁先觉两次组织兰州和汕头的工资改革会议,代表财政部领导讲话,当时沿海地区总是认为国务院提高工资的政策过于保守,丁先觉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向大家阐述西部地区的困难,并表述了他对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的认识。他这种立足全局的客观态度和认识得到了当时人事部和劳动部的高度评价,人事部长说他帮了大忙。

1997年丁先觉被安排去了财政部基建司,分管国债投资管理工作。在两年多的工作中,他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国债项目和资金的管理。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召开全国性的会议和政策指导,使国债投资使用的效益观念在全国范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回忆这段时间的工作时,他说:工作非常充实,每天都有任务,每天都能见到成果,工作状态达到了高峰。如陪同负责武警部队的司令去基层调研,他了解到高原部队营房建设欠账多,战士住房条件差,回到司里他对大家说,部队是国家政权的基石,如果国家财政不能保证部队的基本营房建设,就会给国防建设带来损失。调研后,他们配合部队加强了对营房建设的支持,使营房建设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当好金融卫士 人生新的征程

丁先觉以前没有做过金融工作,通过参与金融改革,他加深了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认识。2000年,组织上把他调到中央金融工委工作,担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在此期间,丁先觉认真学习了有关金融知识和各项金融政策,以及国际上对金融监管的经验,同时发挥自己在财政部工作的经验和专长,切实加强对金融的监督工作。在检查中,他发现了银行普遍存在的“小金库”现象,在及时动员这些地方自查自纠的同时,他还给国务院领导写报告,并根据领导的批示进行了全国性清查。在监事会的督促帮助下,某银行共自查自纠清查出小金库资金额达70多亿元。另一方面他注重抓金融机构的内控建设,大力协助银行内相关部门加强金融管理和制度建设,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使其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适度发挥余热 人生平凡无悔

2007年10月,丁先觉退休了。退休当天即搬出办公室并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此,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做一些有益的社会服务工作。他担任了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一个环保企业的高级顾问,同时应邀参加一些学术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讲。今年,他出任了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会长。

当被问到对母校在校学生的希望时,丁先觉说,中财大的小校友们首先应当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无论是在中央部门、企业单位还是地方部门工作,一定先争取到基层锻炼。在财政会计部门或者银行工作更要亲自到基层或者企业中去实践,只有进行了基础的操作,亲身实践后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并理解运用知识。另外,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理性思维,一定要有一个体验、升华的过程,用理性的认识,来指引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2008年10月11日,中财大校园迎来了200多位阔别40年的学子。这天举行了隆重的中央财经大学64级校友毕业40周年联谊会。为了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丁先觉作为活动的筹备组组长,组织召开了五次筹备会议,联络校友、协调学校、安排活动,可以说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心血。我们问他累吗?他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累点是值得的。这或许是他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激最好的表达。

2008年中秋节,丁先觉写了一首诗叫《青春永驻》,这应该是对他一路走来,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最贴切的描述:中秋晨曦,拥抱寰宇,日浴体魄,月映心灵。沧海有情,人心不老。自强男儿,意志超拔。阳刚柔情,充盈生动。精诚为业,至爱不灭。人生春天,永葆活力。奉献社会,人生无悔。坚持锻炼,保重身体,力所能及,发挥余热。

从这首诗里,我们读到了他的锐意进取,同时也懂得了他的淡定从容。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覃爱玲张瑞丹)

上一条:范巍

下一条:刘长琨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