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刘长琨

发布日期:2019-04-19 | 来源: | 赞:

刘长琨,男,1943年出生。曾任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财政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总署稽察特派员。2002-2004年,担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监事会主席。2005-2007年12月,担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副会长。2007年12月至今担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

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与磨难,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可消极退缩,不可轻言失败放弃追求。

——刘长琨

失败不属于年轻人

——记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刘长琨校友

为中财骄傲

2008年3月11日,我们对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刘长琨校友进行了一次专访。刘长琨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我们。一进门,他便对我们说:我恐怕不能算中财大的校友,我不够资格,没在中财大读过书。我们急忙解释说:不一定在中财大读过书才算是校友,凡是在中财大工作、学习过的都是校友。他听了后笑笑说:哦,是这样,那我也许勉勉强强能够沾上一点边。

1989年,刘长琨调到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现并入中央财经大学)。那时候,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前身)还没有完全分开,管理干部学院仍然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刘长琨是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委员,负责管理干部学院党的工作。后来,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党的关系划归财政部,两校才完全分开。1991年,刘长琨担任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他说,因为管理干部学院是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分出来的,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都同属于财政部部属院校,所以两校关系始终十分密切,亲如一家。从他的话语中我们感到,他不仅对管理干部学院的感情很深,对中央财大同样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说,多年来,中央财大的发展没有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办学取得了卓越成绩,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财经专业人才,有一些还担任了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这是中央财大的骄傲。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补充说道:我并不是说只有培养出了高级领导人才值得骄傲,培养出专家、学者、优秀专门人才,都值得骄傲,中央财大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应该感到骄傲。

“有教无类”办教育

1992年,刘长琨调到财政部,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1993年转任人事教育司司长,1996年任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分管部属院校。在担任人事教育司司长和部长助理期间,刘长琨在继续支持部属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各院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同时接受国家教委的委托,组织研究和启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他曾经和部属院校的领导一起,到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去考察,学习人家的办学经验,他说,我们要把一些有能力、有事业心、学术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已积累了一些学校管理经验的年轻才俊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去工作一段时间,借以更加系统深入地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他说,要想办好大学,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高校领导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这方面,应当舍得花成本。

谈到如何办好大学的话题,刘长琨说:办好一所大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国的高校校长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许多高校的领导都是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既要处理行政事务、给学生上课,又要接待教职工的来访、解决各种问题,只有在深夜里才能安静下来做学问、搞科研,第二天一早,又要起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几乎天天如此。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办好一所大学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努力。首先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应当像抓国有企业改革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改革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从多方面努力,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以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应当肯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标似乎不像国有企业改革那样明确,措施也不如国有企业改革有力,尚难形成一种整体优化的合力效应。

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刘长琨说,从宏观到微观,仍未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痕迹。说到学校自身建设,他说,适度的规模扩张是必要的,因为办学需要规模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都是办学的必要条件,但办好学校最主要的还是学科建设,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关键,是学校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一所大学,要想参与竞争并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办出特色,要有人所不及的东西,如同办企业一样,要有品牌效应。他认为,中财大在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还需要更加彰显自己的特色。他说,人才是学校的产品,产品要到市场上去推销,要参与市场竞争。学校办学也应当学习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真正办出特色。特色不是一种装潢,而是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

刘长琨还谈到有关教育思想问题。他说: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一个很著名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工作者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切实付诸实践的人却并不多。这固然有客观条件限制的原因(现在大班上课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因材施教),关键恐怕还是在于教育思想上的差距。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思想不如古人。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限制太多,而不大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充分理解学生,支持、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予以循循诱导,促使他们扬长避短,长大成材。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埋怨学生,更不可歧视学生,要坚信自己的学生都能成才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这是“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教育工作者事业心与责任心的重要体现。说到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刘长琨对 蔡元培 先生表示了由衷的崇敬,他说:“ 蔡元培 先生是做到了对学生负责和对民族与国家负责完美结合的光辉典范。”

只有挫折 没有失败

采访最后,我们请刘长琨校友对青年学生谈点希望,他考虑了一下说道:现在的年轻人所面对的世界,与我们年轻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世事变得更加复杂。是非、好坏、真假、美丑,往往相互交织混淆,更加难以辨别判断。这就意味着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考验。但也有有利的一面,那就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能力普遍提高。这预示着感情用事的时代,违背科学、违背规律盲目行事的时代,已逐步地成为过去,人们会更加清醒、更加理智地谋求发展、面向未来。

他还满怀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由于时代的局限,由于对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凭着一股热情办事,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你们年轻人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从老一辈人身上汲取教训,避免感情用事,遇事不要迷信盲从。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规划你们的人生,避免重犯老一代的错误。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应当比老一代高明,也一定会比老一代高明!

最后他还强调说: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在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他说他不相信现在社会上关于年轻人缺乏理想抱负的说法,他认为每个年轻人都有高尚的人生理想,都有报效社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强烈愿望,这是年轻人的一大特点。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与磨难,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可消极退缩,不可轻言失败放弃追求。年轻是你们最珍贵的财富和最大的优势,是你们所独有的建功立业的资本,所以,年轻人只有挫折没有失败,失败不属于年轻人!每个年轻人都应当有这种自信。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陈涵李晓宇)

上一条:丁先觉

下一条:韩英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