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王全诗

发布日期:2019-04-19 | 来源: | 赞:

王全诗,1942年12月生于江苏丰县。1963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财会专业。1967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任财务组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工业厅从事会计工作;自治区党委公交政治部、组织部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于湖南财经学院进修一年;中国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先后担任副行长、行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任副主席。长期从事金融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现退休。养石为己乐,并集石成书,以乐众人,著有《感悟自然——大漠奇石小品组合集》。

我从不在意自己的职位,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我向来都是服从分配。

——王全诗

旗下的光辉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副主席王全诗校友

王全诗是一名老党员。出生于美丽富饶的江苏,文化大革命后服从分配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偏远的宁夏,并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了大半辈子。王全诗的岁月在党旗的照耀下平静的流淌,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2008年寒假,我荣幸的接受了采访王全诗老校友的任务。作为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的晚辈,有机会接触这样优秀的前辈,喜悦之情自不必言说。连续几天的时间,在百度、谷歌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结果除了一大批有关王全诗出席某某会议的信息外,其余一无所获,工作经历、获得荣誉等个人资料全部无从寻找。当时心里有些发慌,在什么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去见一个这样重要的人物,担心自己会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冷场的状况。

拨通电话,很小心地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意图,没想到对面传来的声音十分和蔼亲切。王全诗十分爽快:“没问题啊,都是校友嘛,你随时可以过来!”之前的紧张一扫而光,顿时觉得将要去见的这位大人物只不过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老校友,一位能包容我们的过失、使我放松情绪的爷爷。

王全诗的家就在银川市一条很普通的街道旁边,干净的小巷,几栋并不怎么突出的房屋。走到巷子口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等候迎接了。握手短暂而有力,目光平淡而深远,一口地道的乡音。一路笑谈着走进家门,没有什么豪宅大院,普通人家的街门,院子里有几块形状独特的大石头,房屋的窗子干净明亮,质朴无华。

40多年前,他离别家中的妻子来到这座陌生而偏远的城市,不曾想到这一来竟然就在这里扎下了根。40年间,他奔忙于各个城市之间,也曾在他的家乡落过脚,但是他这一生走过最多的就是宁夏的路,他已经不可争辩的属于宁夏这片土地。从政府大楼到生产车间,从学校到居民区,到处都留下过他的脚印和关怀。这个城市的街道,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走了13年,直到1980年才把远在江苏的家人接过来一起生活。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他一直都做着党政经济部门的领导工作,他把整个宁夏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时刻放在心头,唯独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牵挂。而这一切,在他讲述中只是以爽朗的一笑微微代过,从他的话语中我听到更多的是心甘情愿和理所当然的责任,然而这背后究竟有多少苦涩和辛酸,我无从想象。身为自治区副主席却住着和普通百姓家庭毫无差别的民宅,他并非标新立异故作清高,这只不过是这位老前辈勤俭节约的体现。

走出家门到处都是人间温情

1963年高考,江苏省一个小县城里走出了7名大学生,王全诗就是其中一位。据他回忆,当时家在农村条件很差,县里的文教局给他补助了6块钱,家里东拼西借一共给他凑了18块钱路费。他到乡里向学校开了一封介绍信,带着18块钱就走出了家门。

1963年发大水,正好把他乘坐的火车堵在了济南火车站。他在车站整整呆了4天,身上的钱交了火车票已经所剩无几,虽然当时一个鸡蛋才1分8,可他只有闻着香味却没钱买来吃。他孤零零一人在济南,也没钱再买火车票继续北上。孤独无助之时,他想起了自己一个儿时的伙伴说过他有个叔叔在济南第九中学教书,但不知道名字只知道姓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找到了第九中学。当时正值学生开学报名时期,校门口拥满了人。他在第九中学的门口徘徊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决定鼓足勇气一定要找到李老师。走进办公楼,随便找了一个中年男子问是不是那里的老师,对方说是,问他有什么能帮忙的。他说自己想找一位李老师,但不知道姓名。也许是老天有意帮他,接下来奇迹发生了,几番交谈和证实后,这位老师便是他朋友的叔叔。当他说明了自己的状况后,李老师二话没说招呼他吃了顿饱饭,然后给了他10元钱和4斤大饼,把他送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就这样,从未走出过家乡所在的小县城的王全诗,凭借着一身执著和勇气,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

回忆起下火车的情形,他很是激动:“当时的场面非常宏大,各个大学的校车排成一排。很容易就找到咱们中财的校车,拿出入学通知书,看着一张张热情相迎的笑脸,那感觉真是特别温暖,当时就觉得到家了。”到达学校后,他 向 老师解释了路上遇到的意外情况,学校给 那位李 老师寄了一封感谢信并替他还上了10块钱。“打那时起,我觉得心里有底了,找到组织了”,王全诗微笑着但十分认真地说。

在大学里,他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的温暖。由于家庭困难,四年大学他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由于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他开始时看着同学们穿新衣服吃零食会觉得自卑,很多时候就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害怕与人接触。当时大学里是定量饭票制,每人每顿有四两米饭,男生饭量大吃不饱,有的女同学吃不掉就把余下的补给男生吃。他每个月还可以得到学校18块钱的助学金。来自老师和同学热情真诚的关怀很快就化解了他心中的阴影,他开始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活中,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先后担任班长、系宣传会副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

1965年,王全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件事影响了他整整一生。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时常提醒自己,严格律己,宽以待人,勤俭节约,党员是用来起带头作用的。

背井离乡四十载身居何处也无妨

1967年大学毕业后,王全诗就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分配到了偏远的宁夏。一起去那里的大学生有很多,其中还包括4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当时他们是在宁夏银川市的军工保密场(现有色金属冶炼厂)工作,由于财会专业出身,又是党员,王全诗被安排在那里做一些财务工作。他来自农村,自小就很老实,虽不及城里孩子那样能说会道,但干工作认真细致在厂子里是出了名的。他在保密场干了四年,任财务组长。后来自治区重工业厅缺会计,看中了他扎实的财务功底和相对丰富的工作经验,就把他从保密厂借调了过来。

在重工业厅工作两年之后,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73年他被上调到自治区党委公交政治部,后来又被调到组织部工作。1979年至1998年,他先后被调到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宁夏分行,并于1984年担任工商银行副行长,1989年担任行长。他的工作调动在那个年代算是比较频繁的,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从不介意自己在哪里工作,只要是能用得到他的地方,他都愿意去。孤身一人远离家乡,他没有任何家世和背景,也从未对工作或待遇提出过任何要求。“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我向来都是服从分配,组织安排我去哪,我就去哪”,他平静而缓和地跟我讲述着。

55岁那年,福建中国银行几番盛情邀请他去那里当行长,他都婉言谢绝了。宁夏与福建,无论是城市环境还是工资待遇都是无法相比的。福建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机会多,离老家又近,回家看望80多岁的老母亲也相对方便一些。但是他并不在乎这些,从1967年参加工作到宁夏,他就在这里扎根了,这里已经成为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这里虽然偏僻,经济欠发达,但是这片土地滋养了他的青春岁月,见证了他的智慧和奋斗,他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这里交融不可分割了。

作为一个老党员,他一向不讲求特殊待遇。无论是当行长的时候还是后来当主席的时候,他从来都拒绝接受奖金。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比别人多付出什么,大家应该得到相同的回报。

最愧对的是家乡与亲人

说起家乡,他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他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上大学时几乎全县的乡亲们都来送他们7个大学生到火车站。然而没想到的是,从1963年走出那个贫穷却真挚的小县城后,他就再也没能回去报答那些曾经关心过他帮助过他的亲爱的乡亲们了。

小时候的他最受外公疼爱。外公不识字,但打小外公就叫他好好念书。外公一辈子从未发过脾气,无论在外人面前还是家人面前,从来都是一副笑脸。外公教导他要诚实,勤奋,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出风头。在王全诗的心目中,外公就像一座大山,是他精神上坚实的依托。大三那年寒假,王全诗留在了学校没有回家。也就是那年的大年初三,外公去世了,他没能见上外公最后一面。痛心之余,回忆着外公生前对他说过的一点一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外公在九泉之下安息。

1967年参加工作来到宁夏,他就把整个心思都放到了这里的工作上,直到1980年他才把妻儿从江苏老家接过来。作为一个责任心很强的老共产党员,他觉得很愧对自己的家人。但是在他看来,宁愿自己和家人委屈一点,多受点苦,也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耽误了公家的事。在政府部门工作,很多时候还要耐心地调节基层职工的矛盾,安抚各层人员的情绪。宁夏西海固地区常年缺水,非常贫困,他经常都会到那里的村民家里了解实际情况,送米送面送关怀。然而对自己的家他却无暇照顾。即便是后来家人来到银川之后,他用来陪伴家人的时间还是少之又少。他的妻子儿女从未有过任何怨言,一直都是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工作。2003年,王全诗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在家陪老伴一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然而,就在那一年,老伴撇下他一个人先走了。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那里养育了我,那儿的人教我知识和本事,教我怎么做人,而我走出那里几十年,还有那些给与我关怀的人,从来没为他们做过什么事……”

老有所乐以石为伴

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现在退休在家,老伴儿已经去世,儿子在深圳工作,女儿在身边陪他,还有一个95岁的老母亲在江苏老家。我问怎么不把老母亲接到身边,他说母亲和他一样,人老了就愿意在家守着,哪儿都不去。我笑着和他打趣说,忙碌了一辈子,就这么闲下来甘心吗?他爽朗地开怀大笑,说吃了共产党一辈子饭了,现在也该省省了。闲来无事,他渐渐对石头产生了兴趣。

离宁夏不远的一个小城镇阿拉善(我的家乡)盛产奇石,开始时是他陪着老友去观赏奇石,后来他自己也爱上了石头。一块普通的石头,一旦被你发现了它长得像什么,立马就有了价值。没事的时候就去四处寻找石头,然后拿回家自己拼拼凑凑的摆放,他把石头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家中创办了自己的小石馆。

推开房间里屋的一扇小木门,我惊呆了。一间精致而典雅的石馆,琳琅满目的奇石,而且都组合成系列,有鸟雀类组成的“百鸟回巢”;瓜果食品类组成的“满汉全席”等等……进入这个家庭石馆,可以感觉到回归自然、人与自然溶融的和乐,体味到情趣与文化构筑起的高雅品位。“一进我这个石馆,我就什么都忘了”,他乐呵呵地给我一一介绍起他这些宝贝来:苏武牧羊、陶渊明赏菊、孔子讲学、姜太公钓鱼、十二生肖……悠久的传统文化,滑稽的童话故事,简单的生活道理,一屋子的石头在他巧妙精心的设计下,各个精神焕发栩栩如生。

这就是我们的老校友,一生辗转在他乡,做过高官,掌管过一个自治区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现在,我更愿意称他为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这就是眼前这位老人坚守了一辈子的品格,一丝不苟,不求回报,哪怕是对待石头,都会精益求精用去自己所有的心血,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决不保留一点点光芒。

临走前,王全诗微笑着送了我一本他的画册,上面题字: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我很感激地说谢谢,说您一个人要多注意身体。他依旧是平缓的语气:“我们为国家干了一辈子了,现在是该退下来的时候了。看着你们这些年轻人一茬茬儿的接上来了,像我们当年一样充满理想,充满激情,我们也就放心了……”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李扬)

上一条:贾国明

下一条:韩连贵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