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李福山

发布日期:2019-04-19 | 来源: | 赞:


 

李福山,男,194211生于北京,现居广东。1963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1965年随中央工作团在湖南省武冈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1968年在湖南洞庭湖广州军区南湾湖军垦农场锻炼1970年分配到湖南益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财政金融局工作1977年调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工作。1997年参加广州市商业银行组建至退休。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缺点是正常的,缺点和优点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一个人的缺点永远等于他的优点,一个人的优点永远等于他的缺点。


 

——李福山


 


 

昔之恋


 

——记中央财经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李福山校友


 

 


 

采访李福山校友的时间约在早晨七点多。我们出门的时候,天还蒙蒙亮。周日的清晨,走在中财的校园里,阳光丝丝缕缕,轻轻地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略显寂静的小道上,可以看到一些匆匆去上自习的同学的身影。


 

“吃过早餐了吗?先不着急采访,可别饿坏了。”到了约定的地点,刚见到我们,李福山校友便亲切地问。当得知我们都没有吃早饭时,他便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先用餐。他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样,笑着告诉我们种种不吃早餐的坏处,让我们原本略略有些拘谨的心情渐渐轻松起来。


 

忆往昔  如歌岁月


 

李福山亲切而健谈,当我们请他谈谈对母校岁月的感悟时,他不假思索地用了四个字形容:“充满阳光!”。


 

许是想起曾经在母校度过的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李福山的脸上也露出了冬日阳光般和煦的微笑,他说:“那时的我们,真是朝气蓬勃啊!”他细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曾经象牙塔里的美好生活。


 

李福山告诉我们,他念书的时候,早晨六点左右,同学们便都已起床。大家会自发地晨跑。清晨操场的跑道上,太阳还半掩着脸,空气中有着清早特有的馨香,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自发地晨练,的确,那是多么阳光而又有生气的场面。李福山说:“我们那个时候,同学当中有的人还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呢,不论是篮球比赛还是足球比赛,大家都很积极地参加。”笑了笑,他又认真地告诉我们,“或许,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你们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我们真的很阳光、快乐而充实。”


 

谈起当年的学习,李福山无不感慨。他回忆道,那个时候的中财,一到晚上,教学楼和图书馆都灯火通明,大家学习都非常努力、刻苦,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留恋啊!当时,李福山所学的专业是金融,选择金融或许对他来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伴随着对金融知识的深入学习,李福山对自己所学的金融领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专业。正是这份对于专业的热爱,后来转化成了他们这一代中财人一生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


 

大三时,李福山他们全年级的同学都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为中央工作团的一名成员,同学们都感到很自豪。在湖南邵阳地区武冈农村,他们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回到北京时,正值“文化大革命”高潮期,两派斗争愈演愈烈。而此时的李福山已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面对斗争,他选择了做“逍遥派”,不参加任何派别斗争。昔日的风雨和实践,逐渐铸就了他犀利的双眸。


 

岁月在无声无息地流逝,四年弹指一挥间,他与大学挥手告别,踏上了去军垦农场的征程。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洞庭湖部队农场。生活是艰苦的,湖区田地里的贝壳划破了脚板,100多斤的担子磨砺了他的双肩,到后来他扛起200斤一包的大米也不在话下,同时生活也是甜的,在那个年代,通讯极其不便,但乐观的他们也善于在生活中发掘生活中的智慧与乐趣。一块矿石,两根针,加上一个小喇叭,就神奇的拼出了矿石收音机,这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军垦生活。每当回首时,他们印象最深的不是环境的艰苦,而是生活的充实与对当年的留恋。因为在战天斗地中,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感觉,艰苦的条件塑造了他豪放的性格,军人一般的气质。后来,他进入财政金融局工作,每天早上八点上班,下班后,晚上七点到九点还要进行政治学习。工作占了三分之二,政治学习占了几乎三分之一。每周只有周日半天的休假时间,生活紧张而有意义,忙碌而不紊乱。历史的机缘,使他又投身到中国远洋运输行业,而且,在中国远洋这个大集团里一干就是二十年。他领略了大海的浩瀚与温情,也见过了大海的汹涌澎湃,大海陶冶了他的胸怀,也锤炼了他的意志。什么叫金融?考入财金大学后才知道。他说:对于某一事物,当你不了解它时,你就会好奇,当你接触它,了解它后,就会爱上它。他对金融的情感就是这样的。他清楚地知道,经济发展不能离开金融,并且,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他对金融情有独钟。也正是这种金融情结,使他在九十年代中又回归到金融队伍里,风口浪尖的洗礼,获得的不仅仅是体力的锻炼,还有精神的进步,那是一段如歌的岁月。


 

生活就是一块试金石,它把苦难无情地抛给你,你承受了就是金子,承受不了,只能被抛弃。面对一次次的考验,李福山勇敢的接受了,承受了。


 

看今朝  校友情真


 

1967年,李福山从中财毕业后,工作了40多个年头,担任了将近20年的中央财经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但感受着老会长的热情和风范,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中财人的荣耀,因为中财的校友之情必将代代相传。在我们采访过的六几级的校友当中,谈起当年的生活,好像没有几个会不提起那个充满回忆的小小的四合院,那几栋铭记岁月的东南西北楼记录着他们成长岁月里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光。李福山对那小小的四合院更加情有独钟。他说,那个时候,不像我们现在,分男女生宿舍楼,一个班级,都住在一层楼里,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小小四合院里凝聚起来的感情胜似手足情深。大家聚在一起看楼里仅有的一台黑白电视或相互分享着每个人生活和学习中的喜与乐。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热心地互帮互助、互勉互励。正是这样美好的校友之情,让李福山对那段青春岁月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对母校有着深情款款的热爱、对校友情义有着长年累月的热心经营。


 

李福山说,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是同学们彼此间的感情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淡,却是伴随着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他们一直把这种情感传承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广东校友会的使命在经营着、发扬着。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李福山就带领了广东校友会的众多校友,通过校友总会捐助慰问四川校友,把这份深厚的兄弟姐妹的情谊传到了四川,传到了更远……他深情地对我们说:不论走到哪里,“中财校友”都是大家的光荣印记。老校友之间“互帮互助、互勉互励、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也应该在年轻的中财人中传承和发扬下去。


 

作为广东校友会会长的李福山,在校友会工作的点滴中渗透着浓浓的中财情怀,他让校友会成为校友们的另一个畅叙友情的精神家园。广东每月一次的早茶会,早已制度化、常规化、人文化。在早茶会上,校友齐集一堂,互相交流经验与心得,工作与生活中遇到些坎坷了,小校友向老校友倾述,老校友像家长一样亲切地给予帮助指点。在校友会里,既没有上下级关系,也没有金钱关系,有的只是家一样的温暖、幸福。


 

1983年至今,广东先后成立了香港校友会、深圳校友会、珠海校友会、中山校友会、东莞校友会、汕头校友会、广州校友会。各校友会之间,经常举行联谊活动,联络感情,促进发展,形成良好的横向互动。当谈到校友会的时候,还欣慰地说到了最近广东校友会举办了一次游珠江活动,有六百多位广东校友参加聚会,醒目的标语、飘动的彩旗、欢快的笑声,大家虽然身在广东却仿佛重返母校、再续前缘。小校友们感慨到:工作多年以后,感觉自己又回归到母校的怀抱,又找到了家。李福山说,作为广东校友会的会长,这些年来,一次次的聚会,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责任。“这里没有硝烟,这里充满和谐、友爱、温馨和帮助。在我们的家园里,只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那就是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和师妹;在我们的家园里,没有地域之分,我们都铭刻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财人。”


 

飨后辈  字句珠玑


 

说到对当今中财学子的建议时,李福山说:人的一生,在生活中、工作上难免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都不能回避,要直面生活,随时面对任何事物、解决任何困难。老子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世间事,似至晦,实至明;似至难,实至易;似至繁,实至简。人不能见小而不为,越是微小的事物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顿了顿,他又语重心长地补充到,“人是小中见大的,千万不要大中见大。往往一个微小的眼神、微小的动作、微小的笑容,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就能反映一些大的事情。做人要“坦诚、 宽容、敬业、洒脱” 并且要永远相信自己、珍爱自己,永远要给自己加油,不要自卑,要充满自信。他引用清代大学者孙星衍的一句“莫放春秋假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告诫我们青春千万不要放过,一定要珍惜自己四年的光阴,如果不好好充实自己,就将时不再来。他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待人以诚,别人才能以诚待你,只要坦诚相见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什么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什么东西都是有缺点的。所以知道缺点和优点是必须有的,为什么不能原谅人家?要宽容,要倾听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缺点是正常的,缺点和优点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一个人的缺点永远等于他的优点,一个人的优点永远等于他的缺点。


 

最后,李福山还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洒脱?”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那些良言警句之中,错愕了一下,才有人说:“是不是潇洒?”“不够正确。”李福山笑着摇摇头说:有些人走路昂首挺胸,气质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着充满阳光的进取心。洒脱,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要充满自信,我们不要自己给自己身上背太重的包袱,要乐观地看待世界,这就是洒脱。


 

字字珠玑,句句良言——李福山的人生感悟,的确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去深思,去体味。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钱增智 胡志娟)


 

上一条:陈永良

下一条:郝震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