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毕恩元

发布日期:2019-04-19 | 来源: | 赞:


 

毕恩元,男,19566月生于山东省青岛胶南。1979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1983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历任国库司会计处副处长、办公厅秘书(正处级)。1993年调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历任办公室副主任、期货部副主任、稽查局副局长。2004年出任青岛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正厅局级),后调回证监会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系统工会副主席至今。


 

 


 

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求回报地工作的人是会发光的,发的是金光;而那些专顾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人也是发光的,发的是贼光。


 

                                        ——毕恩元


 


 

怀真抱素 至谦至诚


 

——记中国证监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毕恩元校友


 


 

对毕恩元校友的采访是愉快而又充满温情的。早在约访时,他就体贴地说:“你们三位同学来找我,这是耽误三个人的时间,我自己开车到学校来更方便省时,而且我也很想回母校走走看看。”


 

比约定时间提前很多,他就来到了学校的石雕“吞吐大荒”前面等我们,握手寒暄间我们不禁仔细打量他。中等身高,国字脸,眉毛浓黑,鼻梁上一副方形眼镜,一身深蓝色衣裤,十分整洁简朴。见到我们,他面带微笑:“回到母校很高兴,见到你们也很高兴!”而后我们一起漫步校园,觅一处安静角落,品茶畅谈。


 

苦吃苦穿不算苦 无书可读才是苦


 

“我们这代人从小吃的苦是你们这一代人没法想象的。”毕恩元微笑着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19566月,毕恩元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县。父亲是一位国家干部,担任县政府的主管会计,母亲是淳朴的普通农民,家中兄弟三人,他为长兄。当时,国贫家穷,一家人生活俭朴,又赶上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全家人的日子更为窘迫。


 

虽然日子非常穷困,但毕恩元从小爱书如命。“现在看着你们读书,我真的无比羡慕你们。我们那时,除了课本,没有课外书可读,村里的图书在“文革”时被焚烧殆尽,一位好心的大爷把私藏的《三国演义》偷偷借给我,反复叮嘱我一定保密。我如获至宝,一边痴迷地读,一边翻字典查询书上不认识的繁体字,看完一小本再去换另一小本,一直读完了十二本。书里的故事十分精彩,扣人心弦,我恨不得都背下来。后来上了中学,课外书的紧张状况依旧,倘若谁有一本新小说,大家总是排着队看,至今我仍记得《野火春风斗古城》上的优美语句,读了一遍还是爱不释手,忍不住就再多读一遍,以至于招来排在后面的同学不少埋怨。”


 

对书籍的爱不释手反映出当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真切渴望与期盼,物质的贫寒在他们眼里可以微不足道,而无书之苦则苦不堪言。


 

一朝金榜终题名 苦寒之梅香自来


 

当时农村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一般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当兵,二是上学,参加高考。村里征兵选拔,在他和一位同姓兄弟中择其一。高中毕业的毕恩元时任村团支部书记,文化水平、政治觉悟,都比那位兄弟有优势,而他却毅然将名额拱手让出,“我那位同姓兄弟只有初中文化,当兵不成恐难寻出路,我喜欢读书,学海泛舟书山有径,生计出路未尝不可从中寻觅。”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主动让出一次难得的宝贵机会,绝非一般的胸怀和气量,令人钦佩。今日谈及,他只轻描淡写,更让人佩服。


 

然而读书求发展之路并不容易。1977年,毕恩元终于盼到了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受“文革”影响,同学们的学业多半力不从心。毕恩元深知自己文化基础薄弱,凭着一股子韧劲,悬梁刺股般刻苦学习。然而,1977年高考失利,1978年再以三分之差落榜,两次失利让这位有志青年遇到诸多困难。但他毫不气馁,再接再厉。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偷偷请假到县里,闭门苦读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出331分的好成绩,在全县所有文科考生中,排名第三。


 

填报志愿时,毕恩元的父亲要求儿子填报省城的大学,而他却执意填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会计专业。“当时父亲认为能上省城的大学就十分满足了,做会计的父亲并不同意我学会计,父亲说会计是‘差钱的活’,有一次就因为父亲短款十多块钱,我忙了一个秋天的工钱就这么贴进去了。然而每当我看到担任县政府会计的父亲给大家发工资时,大家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便认定会计是一件可以为大家带来快乐的工作,于是我执拗地填报了会计专业,后来知道,会计并非数钱发钱那般简单。” 19799月,毕恩元如愿以偿地被当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录取。


 

崭新的大学生活 心酸的英语回忆


 

一路艰辛,23岁的毕恩元意气风发地来到首都,心想终于可以在大学的殿堂里博览群书,学本领,长知识,将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了。“可惜大学的前三年我过得比较压抑,”因为我遇到一个天大的拦路虎---英语。”


 

当时的中财校园是一个四合院,条件极为简陋,紧邻卷烟厂,烟厂整日吞云吐雾,机器声轰鸣,校园里充斥着呛鼻的浓烟和隆隆的噪音。这些在他眼里都不是问题,但他有自己的担心。“我们是从农村来的,这点困难何足挂齿,我最怕学习英语!”当时英语已经作为大学的主科,不及格就无法毕业,而毕恩元从小连英语字母都没有见过,ABC也是进入大学后才初学的。二十几年的地方口音很难纠正,标准普通话也是慢慢学的,更何况英语。英语成绩及格与否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总不能半途而废,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作英语学习,每天晨跑后苦读英语。“当          时     老师抽同学起来读英语,总喜欢叫我,因为要是连我都学会了,大家也就一定会了。”毕恩元开玩笑自嘲道,“学英语的那段经历,简直不堪回首。”有志者事竟成,大三时,他竟以70多分顺利通过了这门对他来说最难的课程。


 

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直到战胜困难,毕恩元为我们阐释着中财学子的气魄!虽然在英语上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但其他课程并未受影响,都十分优异,好几科都是一百分。“其他同学考一百分的也不少,当时的大学生就是一门心思好好学习,读书的机会太宝贵了,大家都很珍惜。考试前大家焚膏继晷地学习,回想起来真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谈完英语,毕恩元又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大学生活。“当时的学习生活是比较苦的,条件非常简陋,读书上课都在木板房里,没有图书馆,也没有活动场地,大家就自己琢磨办法。冬天,我们在校园寻一块空地,用土围成一个长圆的场子,同学们一到夜晚就用脸盆往里灌水,第二天就冻成了一个小冰场,大家白天在上面滑冰,到了晚上,再继续往里灌水……或许你们听来不可思议吧。简单的生活中,同学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至于学习生活费用,除了父亲每年寄来一些路费,主要靠国家发放的每月22元的生活补助。日子的清贫可想而知,他却乐观地说,比起班上那些每月还能节省下10元钱寄给父母的同学,自己还算是经济宽裕的了。


 

俯首工作 一心为公


 

1983年毕业分配,毕恩元心想自己应该会分回山东老家支持家乡建设。在分配结果公布的前一天,他特意跑去天安门,流连忘返地漫步于此,深情地想:“天安门啊,我很舍不得离开你,但是我明天就要回山东了。”令他出乎意料的是,他被分到了中国人民银行,“至于为什么会被分到那么好的单位,并且留在了北京,至今是一个谜。”毕恩元打趣地说。我们想,谜底应该就是他的刻苦勤奋和优异成绩。


 

1983年,毕恩元被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派往复旦大学学习进修一年,1984年回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国库处工作,负责国家的预算收支。1986年,国库处升级为国库司,他又担任国库司会计处负责人,1988年出任副处长。1990年,毕恩元被调往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担任领导的秘书。1993年,不少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被调往新成立不久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他也随领导一起调入证监会,先后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期货部副主任等职。


 

谈起自己的工作成绩,毕恩元谦虚的说:“我做了很多办公室工作,当时办公室的工作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十分繁琐。我能做的有限,但一定勤快踏实,为大家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1996年至1998年,他被调往中国民生银行总行任办公室主任、党办主任;1998年至2004年,又被调回证监会,先后任期货部副主任、稽查局副局长;20046月,出任青岛证监会党委书记和局长;2008年,再被调回证监会,现担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系统工会副主席。


 

“在青岛工作的那几年,我觉得终于有机会服务家乡父老,回报桑梓,心里特别高兴。为此,我们做了不少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证监会党委交给的任务。”毕恩元自豪的说。“现在我回证监会担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系统工会副主席,最近忙于组织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觉得理论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创新与积累并重,共产党员的党性一定要高。”毕恩元自豪地说,“我这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没做什么大事,除了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刻苦读书是属于我自己支配的之外,后来的一切经历,包括大学毕业分配、工作调动、职务升迁,全是组织安排的。我想以后也会这样,党叫干啥就干啥。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了。”


 

“我的人生经历是:自然灾害吃过糠,‘文革’时期下过乡,改革开放沾了光,八十年代当处长,九十年代当局长。”他对自己前半生的总结简明扼要。


 

款款深情寄母校 殷殷期望赠后辈


 

谈及对母校和后辈的期望,毕恩元十分兴奋地说:“祝福母校越办越好,创出咱们中财的品牌,要让别人一听说中财毕业生,就知道这位同学是信得过的,能做事,做成事的。同时也希望母校的培养更加务实,日常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帮助同学们学以致用。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现在的时代跟我们的读书时代大不一样了,你们拥有比我们胜百倍的幸福,也承担着比我们沉重许多的压力。不比我们当年毕业包分配,好坏不愁找不到工作,当今的同学们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赶上金融危机,竞争更为激烈,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在谈到为人处事时,毕恩元有一段高论:“我一直觉得,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求回报地工作的人是会发光的,发的是金光;而那些专顾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的人也是发光的,发的是贼光。公道自在人心,领导和同志们是会洞察到的。”


 

毕恩元再次诚挚地提醒学弟学妹们:“出了象牙塔,一定要有自己谋生的本领,能在社会立稳脚跟,就要学会做人。做人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我认为,只要是学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就可以了。我们要相信这样一个真理:做老实人不会吃亏;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既不害人,也不害己。”。面对后辈的敬仰,他却十分诚恳地说:“我这一辈子,其实是很自卑的,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文化课基础薄弱,英语是我的克星,普通话不够标准,电脑水平一般。但无论怎样,工作的时候,我是非常认真负责、不图回报的,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席肺腑之言,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他的质朴和真诚,也让我们发现这位怀真抱素、至谦至诚的老实人独有的温暖金光。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廖雯雯 詹琳 任鹏宇)


 

上一条:谢庚

下一条:张树忠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