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张志鸿

发布日期:2019-04-22 | 来源: | 赞:


 

张志鸿,男,19643月生于陕西省。1984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1988年毕业后,在北京市海淀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历任会计、办公室主任、物业公司总经理、实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现任北京鸿基世业集团董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央财经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


 

 


 

我们自己要创一个平台,那么大家既是这个平台的建设者,将来也是这个平台上的舞者。


 

                            ——张志鸿


 

 


 

百姓信得过的民营企业家


 

——记北京鸿基世业集团董事长张志鸿校友


 

 


 

未见张志鸿之前,就已经听说,他是一个非常幽默风趣,并极其博学健谈的人。在严谨的会场上,他会恰如其分地调节气氛;在肃穆的场合中,他能三言两语地化解僵局。这么一个神奇的校友,给了我们更多的期待。第一次见到他,是因为一场讲座。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侃侃而谈,始终没有显露丝毫疲态。期间,不时的诙谐和调侃,精辟的论证与分析,谦逊的态度和语气,让报告厅里的掌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在最美好的岁月里


 

1984年,刚满20岁的张志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学习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用他的话说,在中财,他度过了他一生当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最具幸福感的四年时光。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自信热情。才刚刚开学,慧眼识珠的班主任就看到了张志鸿不同于大多数同学,成熟而理性的一面,让他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他也开始事无巨细地负责起班内事物,为同学服务。在此期间,他出色的处事能力和卓越的人际交往能力博得大家的信赖。于是,他又成为学校生活部的干事。随后,他又担任生活部副部长。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学校里仍然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同学。为了帮助这些同学,学校成立了勤工俭学部。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让张志鸿众望所归地成为勤工俭学部部长。从班内的生活委员、到学校的生活部副部长、勤工俭学部部长、再到后来的学生会副主席。他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出色              都被       老师和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终于,大学二年级时,他在中央财经大学第四届学生代表大会上一举当选成为中央财经大学学生会主席;同年,他还当选为全国学联常委。


 

超群的学生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并没有让张志鸿忽略一个学生所应该从事的本职工作——学习。他不仅认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还广泛涉猎金融、财政、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期间,他多次获得奖学金。方方面面的优秀成果,使得各种各样的荣誉接踵而至。“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特殊贡献奖”、“十大新闻人物之首”……一张张证书,一次次奖励,一份份荣誉,或许,这并不是他所刻意追求的东西,但却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为了生活 为了理想


 

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精彩而短暂。1988年,张志鸿从中财毕业。为了贴补家用,他放弃了去国家机关、银行等单位工作的机会,而选择了工资高、福利好的房地产企业。在海淀房地产经营开发总公司,他努力工作了8年的时间,从一名小小的出纳,一直到后来的实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和房屋管理公司总经理。在这8年里,他全方位地熟悉了房地产业务,积累了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6年,张志鸿受朋友力邀,与刘军、梅再金、李宏等发起筹组了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出任公司的董事、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分管公司的财务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和人事劳资管理等工作。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判断力及管理能力,他为泰跃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著的贡献。不但使公司扭亏为盈,而且发展到后来拥有20多亿的资产,成为北京房地产业的知名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泰跃公司的资产迅速膨胀。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决定公司分立。在这样的背景下下,1999年,他出让了其在北京泰跃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所有股权,开始着手创办北京鸿基世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集团董事长。


 

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形象


 

公司成立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蓬勃发展,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北京鸿基世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鸿基世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鸿基世业商务酒店有限公司、北京鸿基兴投资咨询公司、北京鸿基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鸿基发商贸有限公司、北京鸿基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建立了以鸿基世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为龙头,业务涉及房地产、酒店、投资、信托、金融等领域的企业集团——鸿基世业集团。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市场,鸿基世业从一开始就树立了“用心打造一个老百姓信得过的品牌”的信念。鸿基世业开发的“怡清园”、“鸿业兴园一期”等楼盘,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获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毫无曲折的。2004831日,国家的土地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改革。要求所有经营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开竞价出让。以前盛行的以协议出让经营性土地的做法正式叫停。这意味着“鸿业兴园二期”的用地也必须经过招拍挂的市场方式才能重新获得。这对于正在筹建当中的“鸿业兴园二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有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也表示出要竞争这块地,而鸿基世业不得不担心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问题会不会在这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此时,北京市开始出台保障性住房政策,有关部门向张志鸿表示,希望能把“鸿业兴园二期”建成双限房。鸿基世业的高层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内部讨论,如果把“鸿业兴园二期”建成商品房,那么就当时的房价而言,利润会相当的可观,但也有可能失去这块地。最后,张志鸿和他的团队审时度势,同意把“鸿业兴园二期”建成双限房。他说,在鸿基世业创立之初,他们的目标就不是说要赚多少钱,而是要有事干,并且把这件事干好。只是挑战还远未结束,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个月里,鸿基世业要对限价房进行投标,必须事先制作好完整的标书。在他的带领下,集团的所有成员都自发地为标书出谋划策。精心的准备最终使鸿基世业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土地使用权,鸿基世业也成为了首批承担双限房和廉租房项目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虽然双限房的利润收入有限,但是鸿基世业仍然坚持按照商品房的要求建好每一栋房子,即将交付使用的“鸿业兴园二期”,全部14个栋号均获结构长城杯奖。其中的12个栋号获得了结构长城杯的银奖,作为廉租房的2号楼及地下车库还获得了结构长城杯金奖的殊荣。


 

张志鸿在来中财上大学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陕西省合阳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合阳中学是陕西省的重点中学,但是,由于资金问题,学校的设施比较落后,小小的教室里,要挤一百多个同学。为了普及高中教育,打造合阳教育品牌,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多年前,合阳县委、县政府就已经决定建设合阳中学新校区。20056月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征地、拆迁、清表、立项和可行性论证等前期工作;20058月,开始面向社会招商。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项目。怀着对故乡发展的热切愿望,他希望能够投资这个项目,但这个想法起初受到了集团许多高管的一致反对。他排除各种困难,最终决定投资1.1个亿建设合阳中学新校区。2007年,合阳中学新校区已交付使用。现在,已有7200多名莘莘学子在此就读。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张志鸿作为北京市工商联执委,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一直关心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他的企业在中央财经大学设立了300万元的“鸿基世业奖励基金”,在合阳中学设立了200万元的奖学金,为北京丰台区敬老院捐赠150万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100万元,向中国慈善基金会捐赠10万元,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款物达800多万元。


 

有人说,张志鸿不是一个商人,而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的确,他不图近利,不为虚名。正如他自己开玩笑所说,他不是一个黑心的开发商,他是红心的。十年磨一剑,如今,鸿基世业已经走过了第一个不平凡的十年。我们相信,在以后更多的十年当中,张志鸿和他的团队一定会带着鸿基这把磨砺出来的宝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创造更多的灿烂与辉煌。


 

成长 成才与成功


 

成长的因素很多,但一定离不开环境;成才的动力不少,但一定缺不了奋斗;成功的要求很高,除了良好的环境和努力的奋斗,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张志鸿如是解读。


 

的确,正如张志鸿所言,如今身处中财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我们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校舍和学识渊博的老师,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社会,经济正蓬勃发展,政治正日趋民主,文化正日益开放;我们的国家,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让我们深感幸福。如果说环境是我们成长的客观条件条件,那么奋斗一定是我们成才的主观条件。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道路,都不是平坦无阻的;任何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付出才有回报,只有不断地追求,不停地奋斗,我们才能离心中的理想越来越近。每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的一定都不止一个角色。成功地在各个角色之间转换,快速地适应每个角色的要求,也是我们奋斗的重要内容。他特别提醒:任何事情都没有所谓的捷径可走。如果有,那就是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当中的每一步,遵纪守法,做一个尽义务、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面对我们的迷茫,张志鸿谦虚地说,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成功,但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有运气的人。诸葛亮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我们的运气,应该就像那一阵东风,虽不可控制,但可以预测。他的每一步成功,或许看上去很偶然,实则却是必然。因为,机遇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运气,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定不是充分条件。广大莘莘学子要从成长到成才再到成功,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学生工作。话虽朴实,道理却是隽永而深刻。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钱增智)


 

上一条:王浩

下一条:孔令华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