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郭玉华

发布日期:2019-04-30 | 来源: | 赞:

郭玉华,女,1944年8月生于云南。1963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1968年在云南部队农场锻炼。毕业后,曾先后任职于云南思茅镇人民商业服务局、革命委员会财贸组、思茅地区轻工局计财科;中国人民银行思茅中心支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思茅地区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云南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司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

做什么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郭玉华

滴水穿石 大任于斯

——记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郭玉华校友

一袭素衣,两杯清茶,三份文件。

郭玉华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她的平和与细心让我们顿时放松下来,我们开始静静的聆听郭玉华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

永不动摇的政治理念

郭玉华是中央财经大学63级财政班的老校友,当被问及在校读书时的生活概况时,她只是用“单纯”二字来概括,“当时什么都不知道,主要的生活就是学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就是想多掌握知识,学成之后报效国家”。

然而,单纯的生活却受到影响,郭玉华刚入学便赶上了“四清运动”,大三那年又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同一年,她被派往湖南去搞四清,这一去便耽误了她整整一年的学业。搞四清时,她是个小组长,用现在她的话说,“四清”实际上就是把所有的领导都“过滤”一遍。不过,她也表示,当时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是走个程序,并没有使任何一个领导遭到伤害。

泼辣果断的工作作风

1968年大学毕业后,郭玉华响应国家“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去了云南边疆的一个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在基层工作,一干就是近17个年头。41岁的那年,她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云南分行副行长,党组成员。

在云南省分行工作期间,郭玉华分管人事、会计、稽核等10个处室。她是昆明人,亲戚朋友得知她当上了副行长,纷纷找来拉关系,安排子女工作。郭玉华非常清楚:权利是人民群众的,容不得半点私情。于是她婉言拒绝了所有类似的请求,并且在分行定下了规矩:分管人事的行长和人事处的干部不得推荐人进分行工作,就连自己的女儿她也没有半点的私情。

1996年5月,她被调往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任司长。针对人事司工作的特点,她提出“公道正派,奉公律己,勤政高效,团结奋进”的工作原则。她还积极倡导开展“凝聚力工程”,将严要求与多关心相结合,从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关心干部的成长,极大地调动了全司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郭玉华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在中国人民银行调整撤并二级分行重复设置机构、人民银行机关机构改革及人员分流、撤消省分行设置跨省区分行以及在人民银行开展“三讲”教育等重大工作中,她自始至终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郭玉华更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担任云南省分行行长期间,为了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银行事业呕心沥血。云南全省127个县,她跑遍了124个县。

2000年5月,她被调往中国进出口银行任副行长。任职期间,她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提出的“走出去”的战略部署,支持中国企业在第三世界国家打开市场,对这些中国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扶持。与此同时,出于外交政策上的考虑,她还致力于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直接的贷款,以争取这些国家在外交上给予中国的支持。在与乌兹别克斯坦就利用中方贷款合贷生产拖拉机和购买中国煤气表项目交换意见,与委内瑞拉财政部长洽谈铁路改造项目的场面都有过她的身影。除此之外,郭玉华还负责后勤、机关的工作,致力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内部建设。她正是以其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为全行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2002年以后,郭玉华又兼任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纪委书记,分管业务发展研究部、办公室等部门。

不熟悉郭玉华的人都以为她是平步青云、仕途顺利。可是在取得辉煌成绩的背后,她却独自一人承担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劳苦与辛酸。1988年底,她的丈夫因为过度劳累,永远地离开了她和三个孩子。然而,她强迫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匆匆料理完丧事,她便再次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1990年,郭玉华不幸患上了重病,可她却全然不知,仍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1992年2月,她拖着严重贫血的身体,强打着精神与外商谈判,谈判刚一结束,她便昏倒在沙发上。同事们赶忙叫来医生,诊断完病情的医生感叹地说:“她是太劳累了!”可就在手术出院后的不到一个月,她又回到了工作上。她刚退休时,又莫名其妙地得了一场大病,不醒人事,后被医院确诊为心脏主动脉破裂,幸亏送来的及时,否则就有生命危险。这场大病正是她多年来超负荷工作的一次总爆发。

由于工作努力,卓有成绩,郭玉华曾无数次地获得所在单位的表彰。1990至1994年连续被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工会授予“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5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之友”称号。郭玉华所获得的奖彰,不胜枚举。她也确实以踏踏实实地工作成绩证明了她无愧于这些荣誉表彰。

千里马易寻 伯乐难求

当被问及最引以为豪的工作成就时,郭玉华停顿了一会儿后,严肃地说:“抓人事”。

郭玉华从1985年任云南省分行行长至今,便主抓人事工作,二十年来,最让她自豪的就是,她带领的干部队伍中没有同志犯过经济错误。这对于主抓人事与干部队伍建设的主管官员而言,无疑是最大的荣誉。究其原因,这主要归功于她本人的公道正派与她所倡导的廉政建设。多年来她以身作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在选拔人才时,郭玉华最为看中的也是事业心与责任感,至于业务水平,她认为可以通过在工作中逐步提高。

郭玉华不仅带出了一批批廉洁的干部,而且还非常注重对他们业务能力的培养。在云南省分行任行长期间,她曾送大批行内科级干部到泰国中央银行学习。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司长期间,她更是鼓励全体干部进行业务学习。人才培养上的优良模式,使她一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就分管行内的业务发展研究部。随后她带领一 支由 博士组成的精英队伍,为进出口银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她自豪地说:“在云南分行时,我培养了一批人,当时的小青年现在都成了处长,有的都是厅局级干部了。进了总行之后,当时处长一级的基本上都提拔为厅局级以上了。我当时的副手郭利根,现在已经是银监会的副主席了。”

郭玉华待人也是十分的热情和诚恳,不论职位高低,她总是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给予同事关心和帮助。司里一位普通干部身体不好,她亲自给找医生,还让处里安排这位同事休假治疗。对那些身体不好的老同志,她经常问候。有时,发现一些偏方,就千方百计找来给老同志送去,使老同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在担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期间,她还在《金融时报》上撰文“努力提高金融业人才竞争力”。她提出三点意见:努力培育职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是栓心留人的治本良策;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完善自我能力,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改进和完善激励机制,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在她的看来,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最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后来郭玉华得病住院期间,她以前的同事都前来探望,有的人甚至连夜从云南飞到北京专程来看望她,也有的人甚至自愿为她守夜。这是一种深厚的情谊,一种体现了她和部下的和谐关系。说起这些,郭玉华的脸上又泛起了欣慰的笑容。

千里马易寻,伯乐难求,而郭玉华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伯乐!

扶贫一线显英姿 助残事业献爱心

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任职期间,除了人才方面的培养,郭玉华最为热衷的工作便是扶贫事业。自从党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郭玉华便致力于从经济上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号召。她笑着说:“自己就是西部人,所以在工作之中肯定会有所倾斜,”事实也确实如此。在郭玉华任云南省分行行长期间,她就跑遍了云南省127个县中的124个县。云南省共有18个地州,她也是不止一次地去过。省内重点贫困县德清,她去了多次。

2004年她视察甘肃岷县,与当地领导共议发展大计,并且给当地学校捐助计算机,盖校舍,筹集资金开办希望小学。与此同时,郭玉华还对岷县的特色产业——药品生产进行投资。她坦言:“哪里穷,我就去哪里。”联系得多了,她便与地区的领导有了更好的沟通,也使得她对基层有了更多的了解。另外,她还发动全行的同事给贫困地区捐钱捐物,并且规定:处级干部必须到扶贫点去。

“去了一次,便对当地产生了感情,也就知道该怎么帮助贫困的地区解决问题了。另外,中国就好比一个家庭,其中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很弱的,甚至是天生残疾,作父母的肯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至于其他的孩子,只要任其发展就行了。”这便是郭玉华对扶贫事业的感悟。

除此之外,她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期间还参加了残疾人基金会,直今还担任残疾人基金会的理事工作,还要定期和基金会的同仁共同探讨帮助残疾人的工作。郭玉华一脸轻松的说:“爱心嘛,是应该要献的。”

成功背后的人格魅力

采访临近结束时,我们向郭玉华请教她成功背后的品格原因,她认为在所有的优秀品质之中,事业心与责任感是最为重要的。她相信滴水穿石的道理,她说:“一个人只有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他才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巨大的力量。郭玉华也正是用她一生的行动来践行她的信念——做工作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另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也是她所看重的,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还不够,还要懂得团结大家,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办成大事。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郭玉华认为最重要的便是立志,年轻时便要立下大的志向,“人来到这个世上,还是要做点事,做一番事业,不要碌碌无为。”年轻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岗位,努力在工作中学习,发展与提高自己。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李博然杨阳)

上一条:王希坤 樊晡生

下一条:魏盛鸿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