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 人物

计金标

发布日期:2019-04-22 | 来源: | 赞:


 

计金标,男,1966年生于浙江湖州。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兰特研究学者。1986年和1989年先后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和税务系,获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和荷兰政府选拨赴荷兰Nijerode大学(荷兰商学院)研修西方会计、审计和税务,并在P&H国际税务咨询公司研究实习国际税务筹划近3个月。1997年起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起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12月至200512月在美国霍华德大学经济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和研究工作。2005年起先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税务学院院长。2006年底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副校长。


 


 

认认真真为人,踏踏实实干事,轻轻松松生活。


 

求真务实,谦和低调,待人平和,戒骄戒躁。


 

——计金标


 


 

学路漫漫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计金标校友


 

 


 

校园与烟厂是邻居


 

1982年,年仅16岁的计金标从浙江省湖州南浔的农村考入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从此开始了自己在财税领域的学术研究之路。


 

回想起当时中财的校园环境,计金标告诉我们那时确实很艰苦。当时的中财校园就是个大四合院,院里有个花园,如今教学楼前面的两棵小松树当时就在大四合院中间的花园里,旁边还有紫藤架,开着大朵大朵蓝色的花,还有不少美人蕉,很漂亮。可是后来因为缺运动场地,这个花园就改建成了运动场。当时的学生们就在那块很小的场地里上体育课。那时北京卷烟厂的制烟车间就在从食堂去教学楼和宿舍的路上,其排风口正对着学生们的必经之路,每天喷出的浓度很重的烟末和烟尘,让同学们都被动吸烟,以至于很多同学惹上了吸烟的习惯,有些人还从工厂的垃圾堆里寻找还未经截断的超长烟。为了说明卷烟厂对师生们身体的影响,计金标和他的同学们在学校公文写作课时特地以此为题作了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最后还被作为学校与北京市交涉校舍归还的参考资料。计金标还告诉我们当时的一个小趣闻:他们毕业离校的时侯就地取材,用烟厂的烟箱子装行李托运,这种箱子既能装东西,质量又好,因此颇受毕业生欢迎。但是用多了也难免被发现,有一次烟厂派了一队人马跑到北京站行李托运处拦截箱子,只见一堆纸箱都标着“金健”、“中南海”、“长乐”。不过,计金标说烟厂的人对他们那些学生还是很宽容的,并没有真的把大家的恶作剧放在心上。


 

把“不懂”变成“懂”


 

对计金标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他说,在中财读书的时侯,每月就依靠20元的助学金生活,常常到月底的时候饭票和菜票就用完了,经常需要同学们接济,可以说,他是全班最为贫困的学生之一。然而这并不影响他的正常学习,尽管有时也有些自卑,但这反而促使他更加奋发学习。当时,从农村来的他根本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经济知识,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如“资本”、“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分配”等一些抽象的概念,让他感觉有些迷糊。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学校的专业培养,他逐渐能将各门专业课的所学结合起来,反过来再看理论,他就有了点顿悟之感。对于《工业会计》这门课,他也很有感触,他回忆说,尽管当时对各个科目的核算都记住了,考试时也把分录做了出来,但总是感觉对会计的思想还不清楚,对各会计科目之间的联系仍不明了,对报表的理解也还没有完全弄透彻。分析主要原因,他认为可能是因为当时对工业的业务根本没有认识,对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生产过程不熟悉,即对实践不了解,因而对需要实践知识的科目就比较难掌握。


 

提及学习英语,计金标一直坚信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是很有用处的。由于当时高考时英语只算40分,所以学生们不太重视英语的学习,再由于当时农村根本没有上英语课的条件。进入大学后,他发现与同学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太大,几乎跟不上课程的正常进度。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英语方面有所突破。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一次校级英语竞赛上他荣获二等奖,并得到10元钱的奖金,这份辛苦得来的荣誉一直让他倍感欣慰。直到毕业时,他的英语在班里也算得上高水平了。


 

1986年,学校第一次进行免试推荐研究生,全校共两个名额,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计金标成为其中的一位。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尽管他没有参加过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但他一直没有间断英语的学习。1995年,教育部选拔首批中荷政府合作项目参加人员,由于英语水平突出,他获得了远赴荷兰商学院学习会计、审计、税务等课程的机会。他的新的求学深造征程也由此展开。


 

海外深造 求学感悟


 

1995年是计金标对其后续学习研究非常关键的一年。说起这些,计金标是津津乐道,仿佛昨日重现。国外的学习经历让他看到了中西方教育教学的差异,也让他感受颇深,言语间透露出对国内MBA以及其他课程教育教学方法革新的期望。
据计金标回忆,当时他们一行十余人进入荷兰商学院国际MBA班学习,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当时在国内才刚刚兴起的MBA教育的真谛——国际化、个性化、运用型。当时,荷兰商学院全校有100多名学生,来自20多个国家。每周由某一个国家的学生为主组织该国家的文化周,每周换一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联合举办。举办者要准备宣传资料,作简单的演讲,有时甚至要组织一些表演,准备一些该国的美食以便向其他参加者推广其国家的文化。一年下来,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相互间不断交流,被不同的文化所感染,加上课堂上各种小组讨论时的争论,使学生们充分领略到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名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多元(交互)文化思维方式。教师们也均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各异,甚至说的英语腔调也是五花八门,这也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大家的英语听力。所有学生毕业后将奔赴世界各地,跻身到各大国际化公司,独立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位,从而实现了教学与运用之间的有效对接。提及所谓的个性化,计金标谈到,这是指该大学的理念是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每一位学生,以便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学校要求教师必须都能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姓名,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教学和工作背景,从而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这尤其体现在实习环节,即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经验积累发展其在某一领域的素质,积累人脉和工作经验,以期在毕业后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学校与很多公司均有紧密合作,每年组织多次非正式会议如工作午餐会、小型研讨会等增加学生与公司的接触。他们的论文或案例题目也往往来自公司的实际问题,如果对这类问题解决得好,学生就很有可能加盟该公司。而运用型体现于MBA的培养方向上,MBA本身就是培养运用型管理人才,除了学一些战略管理、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一般理论外,主要是学习运用型课程,而案例教学就是其最核心的方式。从已经成文的经典案例的研讨到自己去写案例、收集案例,直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是MBA培养的主要模式,这使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对于这段海外求学的经历,计金标认为对其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他作为教授,入选美国国务院富布兰特项目,并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和讲学,实际上就得益于当初的英语学习。他动情地说,以他的年龄,除非当时学的就是外语专业或有留学经历,长期搞专业的教授中能与国外同行直接交流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直接用英文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和投稿,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学术研究同国际的接轨。另外,他还提到,当他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税务学院担任院长时,曾想在这方面做点事,后来由于任职单位的变动,此事也就搁置下了。不过,他很高兴地看到,母校这几年在这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学术研究 硕果累累


 

计金标的专业领域是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尤其集中于税收问题。他的学术成就一直为业内外人士关注,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深刻,涵盖了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生态税等诸多新兴领域和税制改革的前沿。他告诉我们,做学术就需要善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就开始发表论文,其硕士论文是关于遗产税理论与实践的。1989年,还没有人看到这个税种的前途和研究的价值。虽然我国现行税制中也还没有正式开征此税种,但在1994年税制改革中已经将此种税列入其中,可见,这项研究是大有裨益的。现在看来,他对遗产税的研究在当时是超前的,即使现在也属于前沿,以至于在学位论文评议中被评审会的教授们称为“填补了我国在遗产税研究领域的空白之作”,但他仍谦虚地认为这是对他过高的评价。       
除此之外,计金标也较早地系统研究了个人所得税理论,1995年出版的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专著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又开始研究环境税(生态税),并于1998年将之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研究成果在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反响。2001年出版的专著《生态税收论》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不难发现,计金标的学术研究选题在当时都具有明显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且在不久之后都被认为是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因而他总能以超越的姿态领先于其学术领域。由于杰出的学术研究成就,计金标于1997年被破格提为副教授,2000年又被破格提为教授,并从2005年起开始担    
  
  
         任    
  博士生导师。


 

从中财到北二外


 

1989年,计金标硕士毕业后就留校在税务系任教,从事《中国税制》、《税收学》、《国际税收》、《西方税收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1994年,他又根据当时所研究领域的需要,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出国学习归来后,他完成了论文并获得学位。此后,从1997年开始便在教务处任副处长,开始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他先后在学校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经济学院院长、税务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参与经历了学校诸多重要事件:如学校由学院改为大学、中财进入“    
  
   211”    
  工程院校、沙河新校区认证、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2005年底从美国回国后,他又担任了经济学院院长职务。2006年,学校组建税务学院,他又被调任税务学院院长,完成了税务学院筹建工作。
对于计金标从中央财经大学调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偏向于文科语言类、与经济税收南辕北辙的大学),很多人充满了疑惑。他告诉我们:“我从中央财经大学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担任副校长,并不能认为我的学术生涯的改变,并不是说我开始研究语言问题,这是一个误解。我于2006年底通过北京市公开招考副局级干部的途径,经历了笔试、面试、考察等多环节而调入北二外的。其实北二外除了具有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外,在管理学科、经济学科也有不少学有    
  
         成就的    
  教授和研究成果。如旅游管理方面,北二外就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企业管理、国际经济贸易也都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我的专业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现在,我是北京市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企业管理学科带头人。我同时还在中财带税务方向硕士    
  
         和    
  博士研究生,完全没有与中财在学术上分开。”


 

“你比别人聪明不了多少”


 

计金标与母校感情颇深,谈起对在校学生的希望和寄语,他的话语重心长、耐人回味。
“我想与现在的学弟学妺们说,中财的校训是“忠诚、团结、求实、创新”,这八个字体现了中财的办学传统。求真务实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作风,包括学习和工作方方面面。现在你们的追求比我们那时好像更高,这当然是好事,但任何高的追求、远大的抱负都离不开踏实的学习、工作作风和认真做人的态度。做人还是谦和低调一些为好、待人还是要尊重、平和,不要为一时的成功而狂妄,也不要为一时的失利而悲观厌世,表面上成功的人士大都经历过你们未曾想象到的曲折甚至痛苦,任何人在命运面前是公平的。能考进中财大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最后也未必都能成为成功者,中财的学生要戒骄戒躁,要理性的认识到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你比别人聪明不了多少!


 

最后,在母校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计金标也送上了他的祝福:“祝母校成为每个中财人的坚强后盾,愿母校永远成为每一个中财人的精神家园!”


 

 


 

校友工作者协会记者董航 于宏欣)


 

上一条:高一斌

下一条:刘志忠

故事STORY

服务SERVICE

学院南路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沙河校区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

邮编:102206

版权所有:中央财经大学 京ICP备05004636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71号